首页    双碳战略    范铁军: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创建时间:2024-07-15 14:37

范铁军: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双碳背景下

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2年11月18日-19日,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举办2023年度用户年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范铁军院长作为专家嘉宾应邀参会,并在会议首日作主题报告《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钢铁政策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明确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粮食、建设的重要保障、经济的重要支撑,是最“硬核”的实体经济。立足发展新阶段,面临发展新形势,我国钢铁行业应继续深化、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政策导向具体分析,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定向指路,提出了“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资源保障和供给质量”五方面发展目标,并具体部署了以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为首的12项主要任务。

二是以粗钢产量调控为基础。2021年开始,我国钢铁行业严禁新增产能红线,深入实施粗钢产量调控。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调控持续发力,突出重点、区分情况、有保有压,重点压减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及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粗钢产量,促进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型和发展质量提升。

三是以超低排放改造为抓手。在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下,我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路径更加清晰:应通过超低排放政策与重污染天气停限产政策,倒逼企业实施环保提升,从而实现污染物浓度、总量双控;通过污染物双控这一有力抓手,在实现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同时,做到“良币驱逐劣币”,引领行业整体绿色发展。

四是以能耗双控为驱动。能耗双控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本目的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我国钢铁行业应从节能与用能两方面驱动转型变革,以“绿氢+绿电”为核心,构建钢铁多能互补与储能相结合的能源体系。

五是以智能制造为举措。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已成为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顺应产业政策要求,我国钢铁行业应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加快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钢铁企业应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数字技术落地应用,积极打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构建智慧能源系统和碳排放智能管控平台。

六是以低碳转型为导向。在国家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指导下,我国钢铁行业作为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将以低碳为统领,向高质量低碳阶段演进。

 

钢铁市场新动向

2022年三季度我国经济恢复向好,明显好于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恢复回稳且保持在合理区间,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从需求端来看,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今年受疫情多发散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下游用钢领域和行业出现明显减速,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低迷,主要运行指标大幅下降,拖累钢材消费。从供给端来看,我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今年1-10月国内粗钢产量86057万吨,同比下降2.2%。从行业效益来看,前三季度我国钢铁行业亏损面小幅改善、环比收窄,行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从开工率来看,随着钢铁企业加大检修和停产力度,全行业开工率显著下降,短流程电炉炼钢企业降幅尤为明显。从钢材库存来看,受疫情多发、钢材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今年4月以来钢材统计总库存基本高于去年同期。

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拉动钢材消费的主力军,机械、汽车行业在逐步回暖,房地产市场表现依旧疲软。随着国家稳定经济增长政策落实落细,助企纾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工业生产持续复苏,钢材消费大幅下滑的态势将得到抑制。从全年来看,前期钢材消费下降量仍难以弥补,预计2022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将呈现小幅下降态势,但会保持高位水平。

 

 钢铁高质量发展路径

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一构建、两提高、三促进、四推动”,即:以良好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为基础,牢牢把握资源保障和产品质量两大产业链关键环节,以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兼并重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以及标准认证,全面提升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水平。

一构建:构建良好的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应严控产能,调控产量,强化标准引领,借助产品认证等手段对钢材产品实施分等分级,促进优质优价、良性竞争。

两提高:一是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应重点通过推进“基石计划”,建立多维度、多元化的资源保障体系。二是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应准确把握新产品、新技术创新方向,加大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

三促进:一是促进绿色化发展。应深入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水系统优化。二是促进低碳化发展。应按照达峰、降碳、脱碳、中和四个阶段,有序稳步推进钢铁行业双碳进程。每个阶段任务不同,达峰阶段重点解决发展问题,降碳阶段重点解决技术应用问题,脱碳阶段重点解决技术革命问题,中和阶段重点解决产业协同、产城融合、区域联动问题。还应以智能化平台赋能低碳转型,加快建设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全过程智能管控与评估平台。三是促进智能化发展。应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赋能钢铁企业通过智能生产和智能管控,实现精细化管理和节能降碳。

四推动:一是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应加强行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创新联合体、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高水平创新平台,积极营造创新生态;还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完善研发体系、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引领。二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应把握兼并重组的重要窗口期和历史机遇期,进一步凝聚产业发展合力,提升产业集中度。三是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应着力实现资源内部工序间小循环、产业间(建材、电力和化工)中循环、与社会大循环的多级多循环发展模式。四是推动标准+认证体系建设。应以标准引领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团体标准,完善绿色标准保障,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和企标领跑;并以认证促进绿色低碳产品推广。

 

 

来源: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全部导航

联系我们